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2019年10月22日14:51:24 发表评论 3,031

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简介《夜入瞿唐峡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。此诗通过描述瞿塘峡之奇险,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。首联抓住“险”、“难”,突出瞿塘峡的两大特点;颔联以平常之物为喻,写峭崖绝壁,铺展其“险”;颈联叙行路艰难,渲染其“难”;尾联写己愁高于滟滪堆,点出自己的不幸遭遇及心灵的振颤和沦落的哀愁。这首诗风格直率,语言平易浅切,比喻亲切自然,状物抒情朴实生动。

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原文

夜入瞿唐峡


[唐] 白居易


瞿唐天下险,夜上信难哉!


岸似双屏合,天如匹练开。


逆风惊浪起,拔稔暗船来。


欲识愁多少,高于滟滪堆。


作品注释

⑴瞿(qú)唐峡:即瞿塘峡,长江三峡中最西边的一个峡,在今四川奉节东十三里。

⑵信:实在。

⑶岸似双屏合:谓两岸的山峰像双座屏风一样合拢。

⑷天如匹练开:谓因为两岸山峰的合拢,仰头看天,就像一匹细长的白绸那样展开着。练,绸。

⑸逆风:迎风。

⑹稔(念):纤夫拉船用的竹纤。暗船:指般经过时静不出声。

⑺滟滪(yànyù)堆:在四川奉节女内,瞿塘峡口中,此地狭罕水急,航路最为险恶。

作品译文

瞿塘是天下险峡,何况在夜里行船、逆水而上,实在更难啊!两岸山崖直立,夜色中正像两扇屏风一样向内合拢;从江面向上看,两边高崖间窄窄的天空,恰似撕开的一匹白练。江风迎面吹来,掀起泪天巨浪;纤夫们拉着船素,在黑暗中逆水行舟。要知道我的愁有多少吗?那积聚的愁绪真比滟滪堆还要高啊!

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创作背景

这是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(819)三月,由江州赴忠州刺史任,经过三峡,因夜入瞿塘峡而作的一首诗。白居易从元和十年被贬,到元和十三年十二月,在江州的四年任期届满,诗人奉诏改官忠州,不能不说是一次“殊恩特奖,非次升迁”(《忠州刺史谢上表》)。然而,作为“远郡”的忠州,却是一个偏僻的“市井疏芜只抵村”(《初到忠州赠李六》)的山区小城,是无所作为的。因而对于“今来转深僻,穷峡巅山下”(《自江州至忠州》),很不满意,说是“我向忠州入瘴烟”(《夜遇微之于峡中》)。但“久眠褐被为居士”(《别草堂三绝句》)的江州生活,毕竟是结束了,“忽挂排袍作使君”(同上),总还是高兴的。在《钟陵饯送》诗中,他正是颇为自负的唱着,“翠幕红筵高在云,歌钟一曲万家闻。路人指点滕王阁,看送忠州白使君”总之,诗人这时的感情是复杂的:“忠州好恶何须问,鸟得辞笼不择林”(《除忠州寄谢崔相公》),而这首诗即是在这些复杂感情中创作的。

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鉴赏

大凡诗词抒情状物,或含蓄,或直率。含蓄的结同耐人回味。但当诗人感情非常激动时,就会喷薄而出,一泻无余,不会再用含蓄手法了。白居易的这首诗,描述瞿塘之险与抒发内心的哀愁,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,堪称为典型的风格直率的作品。

诗的首联以朴实的唱叹语调切题。在这一联的句末,还用了一个感叹的语气词,这不仅加强了首句“险”字的气氛,而也使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强烈的表现,从而渲染了夜上瞿塘峡的艰险,使“信”字也有了着落。自古以来就有“瞿塘天下险”之称,这对诗人来说,在过去如果只是一种传闻,那么,现在首句的表述就已成为眼前的现实了,所以第二句的感叹,就不是什么虚词。这一联在艺术上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它以散文的句式出之,笼罩全篇,气氛浓烈,语言自然流畅,简洁明朗,具有白氏乐府诗的风格特点。清代名家王闿运有一首《入巫峡》诗,开头写道:“入峡平流稳,江山信美哉!”模仿白诗的痕迹,是很显然的。这也就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白诗这一联的艺术魅力。

诗的中间两联是就夜入瞿塘峡的所见所感,加以具体描写,而也是分承首联的“险”和“难”的形象化。颔联的“岸似双屏合,天如匹练开”,是说“险”,它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喻,将夜色中雄奇的瞿塘峡,作了逼真的形容,诗的上句是举目远视,两岸高峰象是一扇合拢了的屏风,看不见奔腾江流的通道。《方舆胜览》:“瞿塘峡乃三峡之门,两岸对峙,中贯一江,望之如门焉。”就是这句诗的最好说明。下一句是仰首遥望,那在平原地区习见的“星垂平野阔”的景象是没有的,从峡中所能见到的天幕,像是张开的一匹白绢。这是诗的形容,也是真实的写照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正是诗中所描写的景象。在诗里,一个“合”字,就把“两岸连山”、“重岩叠嶂”的景象生动地突现了出来:在夜幕笼罩下,群峰攒天,一片朦胧,雄奇壮伟。一个“开”字,又把峡中“隐天蔽日”的景象形象地衬托了出来:那高悬天幕的一线光亮,划开了这暗夜的漆黑,多么璀璨。这一联,明暗对比,色彩强烈,一开一阖,图象鲜明,绝无阴森怪骇的气氛,它舒展静谧,给人以深邃、宁寂的深刻感受。如果说,颔联写“瞿塘天下险”,是就其自然景观,描出了它的奇险;那么,颈联就写它的惊险:“逆风惊浪起,拔稔暗船来”,这当然是说“难”了。逆风惊浪,盘涡千转,舟行峡中,动魄惊心。相传民间有一种迷信习俗,说是“瞿塘滩上有神庙,尤至灵验。刺史二千石经过,皆不得鸣角伐鼓。商旅上水,恐触石有声,乃以布裹篙足。今则不能尔,犹飨荐不辍。”(《水经注·江水》)因此过往船只,皆不得发声,以示警戒,所以说是“暗船来”。这一句结合风土人情和诗人舟行峡中情景,极力渲染了瞿塘峡中的险恶风浪,这比杨炯《广溪峡》诗中描写的,“惊浪回高天,盘涡转深谷”,更具有生活实感。

正是在对瞿塘峡的奇险和惊险的描写基础上,诗的尾联,很自然地抒发了诗人夜上瞿塘峡的感慨,同时,也是与首联紧相呼应,进一步突出了“瞿塘天下险”这个主题。而且联系诗人的不幸遭遇,还会强烈地感到诗人心灵的振颤和沦落的哀愁。因此, “欲识愁多少,高于滟滪堆”,就决不只是因瞿塘峡的艰险而发出的叹息,它一语双关,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因仕途蹭蹬、命运坎坷而发出的一声人生的叹喟。弦外有音,耐人寻味。

白居易诗向以平易浅切著称。这种平易浅切的艺术风格,在《夜入瞿塘峡》诗中,也同样得到了鲜明的反映。它那平易的语言,状物抒情,朴实生动,特别是那浅切的比喻,亲切自然。试想,“双屏合”、“匹练开”很容易为人们所理解,生动贴切,浑朴天成,绝无奇巧刻削的痕迹。难怪陆游在《入蜀记》中描写瞿塘峡时,也竟然有着与白诗同样的比喻:“入瞿塘峡,两壁对耸,上入霄汉,其平如削成。仰视天,如匹练然。”这当不是偶然的巧合。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,总是为人们所乐于引用的。清人刘熙载在他的《艺概》中,特地指出白居易诗歌“用常得奇,的艺术风格,并认为“此境良非易到。”是公允的,也是有见地的。

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点评

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》:《后山诗话》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“愁如海”之句,出于江南李后主“问君还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之意。仆谓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。乐天诗曰:“欲识愁多少,高于滟滪堆。”刘禹锡诗曰:“蜀江春水拍山流,水流无限似侬愁。”得非祖此乎?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,后人但翻而用之耳。

金·王若虚《滹南诗话》:乐天《望瞿塘》诗云:“欲识愁多少,高于滟滪堆。”萧闲《送高子文》词云:“归兴高于滟滪堆。”雷溪漫注,盖不知此出处耳。然乐天固望瞿塘,故即其所见而言;泛用之,则不切矣。

《夜入瞿唐峡》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者简介

白居易(772~846),唐代诗人。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其先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后迁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。贞元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。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,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。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,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,后官至刑部尚书。在文学上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含为事而作”,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。其诗语言通俗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。晚年官至太子少傅,谥号“文”,世称白傅、白文公。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,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,诗歌合为事而作,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、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,对后世颇有影响。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。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习诗词网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