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2019年10月30日21:20:09 发表评论 2,653

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简介《西施滩》是晚唐诗崔道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作者在这首诗中借咏怀古迹西施滩,对“女人祸水”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。

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原文

西施滩


[唐] 崔道融


宰嚭亡吴国,西施陷恶名。


浣纱春水急,似有不平声。


作品注释

⑴西施滩:西施,春秋时代的越国人,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。苎罗山下临浣江,江中有浣纱石,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,西施滩因而得名。

⑵宰嚭:即伯嚭。春秋时,吴国太宰,又称太宰嚭。在吴国与越国的争战中,吴王夫差打败越国,俘虏了越王勾践及群臣,勾践贿赂了伯嚭获得了释放,回国后卧薪尝胆,终于灭了吴国。

⑶陷:落得,这里指承担。

⑷浣:洗。

作品译文

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,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。

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,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。

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品鉴赏

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,而是针对“女人祸水”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,为西施翻案。

这首诗立意新颖,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。上联平平道来,旨在澄清史实。据《史记》载,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,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(西施在其中)贿通吴太宰伯嚭,准许越国求和,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,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。这就是历史的真相。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:“宰嚭亡吴国,西施陷恶名。”这个“陷”字用得十分精当,推翻了“女人祸水”论,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。

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,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。诗人在为西施辩诬之后,很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,用抒情的笔触,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。春天到了,江河水涨,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奔流,好像在为她蒙上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,诉说着世事的不平。但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,这一切只能是诗人想象,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:“似有不平声。”这“似有”二字,选用得非常得体,真切自然,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慨叹。这一联,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,在议论中渗透感情。

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晚唐诗人罗隐也写过类似的诗:“家国兴亡自有时,吴人何苦怨西施。西施若解倾吴国,越国亡来又是谁?”比较起来,两诗的立意相似,又各具特色。罗诗议论充分,能联系“时运”来分析国家的兴亡,这比崔诗似觉深入一层;崔诗发议论,不仅诉诸理智,而且诉诸感情,将理智和感情自然地揉合在一起,这较之罗诗又有其高出一筹的地方。
《西施滩》崔道融古诗原文翻译及鉴赏

作者简介

崔道融(880年前—907年),荆州(今湖北江陵)人,郡望博陵(今河北安平)。黄巢起义时,避地东浮,隐居温州仙岩山,自号东瓯散人。征为永嘉令。后入闽,依王审知,征为右补阙,未行,病卒。道融工诗,与方干、司空图唱和,又与黄滔友善。乾宁二年(895),曾自编诗文为《东浮集》九卷,又撰四言诗六十九篇,述中唐以前事实,一事为一篇,编为三卷,名曰《申唐诗》,均佚。《全唐诗》存诗一卷。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习诗词网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